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同时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为了给且末县至库尔勒市再添一条进出要道,由中交三公局承建的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第三条公路——尉犁—且末沙漠公路正在紧张而忙碌的建设阶段。尉且公路全长333公里,于2017年10月开工,计划2021年完工。项目建成后,且末县至库尔勒市两地间行车里程将缩短280公里左右,无需绕行。
大漠来了群“愚公”
被视为“生命禁区”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飞鸟不进、野兽难寻。然而,在这无水、无电、无信号的无人区,迎来了一批公路建设者们,他们把营地建在沙漠深处,吃住在沙漠,致力于用智慧和双手开辟一条交通要道。
为了最大程度巩固路基,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试图改变“无人区”现状的“愚公们”,每天忙碌于推沙作业的现场,只见他们操作马力强劲的推土机,将一个个起伏的沙丘铲平。另一部分建设者们在铲平的沙丘上铺设编织布,以及忙于垫层、基层的覆盖工作,为后期沥青路面的摊铺奠定基础。
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建设者们常常被大自然好好招待,“接风洗尘”这个词很好的阐释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状态,一阵风吹过,眼睛、鼻子、嘴巴里、身上全是沙。“习惯了,这不挺好嘛,风沙留下的岁月痕迹,是我在这里工作过的最好证明。”建设者如是说。
沙漠穿上了“格子衫”
塔克拉玛干沙漠沙丘面积广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公尺,最高达300公尺左右,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流动性沙漠沙质松软易流失,且容易覆盖路面,对公路建造来说非常困难,即使公路建成,行驶在有积沙的路面上,车速如果过快就很容易打滑,甚至造成失控,对行车的安全有着巨大的威胁。
如何在流动性沙漠地段建设公路,是建设者们必须解决的问题。考虑到沙尘含水量只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植物覆盖率最高仅为百分之一,项目建设者们采用了1米长的方形芦苇格作为沙障,沙障的广泛运用对防风固沙有着良好的效果。
公路有多长,陪伴它的草方格就有多长,它们与这条公路紧紧相依、形影不离,正如同我们中交人,怀揣着家国情怀,在骁啸逐热浪的常态下,深深扎根无垠的沙漠,只有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沙漠有情,公路有语。
大漠狂沙、机器轰鸣,白天的沙漠是震撼的;璀璨星空下,建设者们起伏的鼾声,让沙漠的夜晚变得沉静;这条连接南疆的交通大动脉,无疑是壮美的,它串连着当地人民的希望与幸福。
此时,纳格拉和冬巴克的鼓点敲响,刀郎木卡姆的悠扬旋律在耳边回荡,当地人的乐观和豁达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奋战一线的建设者们,让大家遗忘苍凉,让身体和心灵融入欢乐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