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万重昆仑山中的中巴友谊路
发布时间:2020.9.10    阅读数:43

chin-pakistan dosti zindabad(乌尔都语,翻译成中文为中巴友谊万岁)”一位巴基斯坦的老者激动地对中交建设者说。728日,中交集团设计并承建的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公路二期项目全线贯通。

喀喇昆仑公路二期项目是一条连接中国西部与巴基斯坦的陆上大动脉,是中巴经济走廊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被誉为“中巴友谊之路”。在20169月,喀喇昆仑公路二期项目如期开工,中交建设者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两路”精神带到了海外,让新一代中交蓝在巴基斯坦的土地上绽放光彩。

项目使用中国标准设计,最大程度优化路况以便利交通,全程绝大部分道路都是新建的,所经区域地形复杂、地势险峻,全程桥隧占比率高。三公局承建的标段线路总长34Km,项目包含:桥梁32座(3395延米)、涵洞134道、隧道1.5座计2068延米。

“宋总,k147高边坡处连上这次已经出现四次大面积滑坡了,照这样下去,这活啥时候能干完啊!”一场雨过后,一工区小陈一脸哭丧着打电话给项目总工宋铁钢汇报现场情况。巴基斯坦北部素有地质灾害博物馆之称,项目沿线地质复杂、岩体破碎,而且土质松散,经常发生塌方、落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项目就处该地区的大山之中,一进入雨季,滑坡问题给我部现场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困扰。项目建设段落内三级以上高边坡共计39处,施工过程中有14处发生过坡面或者坡体垮塌的情况,严重制约项目施工进度。为了快速解决因先天缺陷造成的滑坡问题,项目团队积极与设计单位沟通,邀请国内边坡治理专家多次现场勘查,共同提出解决方案,严格按照变更后的施工方案快速组织施工。在20193月至7月共计5个月的时间成功治理了12处滑坡体。

“这满眼的全是山,可山上的石头没一块能用,强度都不够啊,路基用的填料我们还得另寻他法呀。”试验室的小伙子们最近一直因为这个事情忙的焦头烂额,项目周边的山都走一遍,一提到施工用量巨大的石料将达到60万方,可项目周边一块能用的石头都没有,项目团队头都大了,多次召开研讨会商讨可行性方案,最终决定,扩大取材范围,哪怕是运输成本大量增加也要把这个难题解决掉。

首先发动当地工人及相关的领导,勘探目标从项目方圆10公里内开始向外延伸。因时间正处在旱季,在离项目部约60公里处的印度河水位下降严重,满脑子石料的物资部小姜发现了外露的河卵石,“这么多石头,从河道取卵石破碎成碎石,不知这个法子能不能行?”小姜问道。“不过印度河只是在旱季水位降低后这些河卵石才会裸露出来,一到雨季可就不好采石了。”当地司机穆罕默德·汗肯定的说。“先不管这么多了,总之先确定能用再研究具体采石方案。”说干就干,小姜马上挑了一些装到车上拿回去做试验。经过反复的试验验证,最后确定能达到使用标准。

三公局人面对硬骨头时从不言退缩,每年一度的斋月来了,斋月(RAMADAN ),被穆斯林视为一年中最神圣和尊贵的月份。根据伊斯兰教义,斋月期间穆斯林如无特殊豁免原因,在太阳升起之后,落山之前,身体健康的穆斯林不得进食、喝水等。整个斋月期间现场劳动力的工作能效降低对项目施工进度产生了巨大影响。“必须把影响降到最低。白天干不了,我们就利用晚上把损失的抢回来。”在提前召开的斋月施工准备会上,项目生产副经理张喜宏提出建议:“整合所有施工工点,把急的,易操作的,安全隐患少的多安排工人施工,加强夜间照明,移动照明设备买不到我们就自己造,一定要让现场达到施工要求。”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项目在保证工期的同时又充分考虑到当地宗教文化信仰,受到当地业主以及现场穆斯林员工的高度赞扬。

项目5标总长34公里,设有6个分营地,几十个施工工点,每个人肩上都扛着重担。刚进场时,沟通困难是项目人员面临的关键问题,“我们学乌尔都语的同时咱们也可以教当地人简单的中文呀。”项目刚进场的萌新们总是喜欢突发奇想。从刚开始离不开翻译,到现在项目上连协作队伍基本上都不用翻译了。通过长时间的培养,大多当地工人都会了一些简单的工作用语,在实操中更容易指挥巴方人员作业。对项目日常工作开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喀喇昆仑二期公路是巴基斯坦北部重要的交通纽带,是通往首都伊斯兰堡及南部沿海地区的交通要道,同时这条公路还是亚洲公路网的组成部分,是中国通往巴基斯坦地区及南亚次大陆的交通要道。项目的建成,将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巴经济走廊”的美好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好地提升中巴两国这一全天候战略伙伴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