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党群工作 > 共青团工作
“逆行”沙海中筑梦奋行的那些新“举措”
时间:2020-08-06    

 

20178月,28名三公局人从祖国各地奔赴到了新疆尉犁,他们将要迈开双脚,行进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打通一条贯穿于沙海的陆路通道。

面对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无论是过去,还是今时,这都是不敢想象的世纪性工程。

是什么让这些人应对全年地表最高70°的高温、三分之一的沙尘天气,战高温、败酷暑、胜沙暴、御强紫外线,克服无水、无电、无信号、无人烟等恶劣环境的影响,勇做沙漠中的“逆行者”,将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化作黄沙中的黑色丝带?

今天,让我们近距离与他们对话,了解筑路途上的那些不可知……

一个系统不间歇护航

尉且项目建设路段共333.533千米,其中有307千米是沙漠路段。“深入沙漠腹地去施工,人员机械安全是第一位的,必须要保证。”项目负责人王云飞很坚定。

在沙漠腹地深处作业,面对无信号的情况,项目部直接引入了北斗卫星定位救援系统,为管理人员、协作队伍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车辆等共计200人、50台机械设备统一配备了定位手环及北斗定位终端用来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服务,并安排专人在项目部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在无信号的沙漠腹地施工发生突发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实施紧急救援。

沙漠中的天气现象丰富多彩。“煦煦和风”、“狂烈风暴”的交替变化,常常让人猝不及防,前一秒还是烈日炎炎,下一秒就会风沙漫天,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施工精准度,项目部有的放矢,购买当地县气象局精准气象服务,派专人时刻关注气象预警,以便对施工作业计划及时作出调整,切实有效地提升施工防灾抗灾能力。

除此之外,施工路段沿线每10千米设置一处应急避难所,在沙漠腹地更是将距离缩短到5千米一处,相应的配备齐全一系列应急物资、水、医疗急救药品,并根据现场实际检验决定租用奔驰乌尼莫克作为沙漠腹地应急救援车辆。“奔驰乌尼莫克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应急救援的开展,如果出现风沙阻路等威胁到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突发事件时能够第一时间赶赴并实施应急救援工作”,项目副经理闫海介绍道。

塔克拉玛干沙漠所处区域全年有三分之一是风沙日,特别是456月份沙尘暴天气较多,由于环境实在是过于恶劣,在茫茫的沙海之中,尤其是遇上沙暴天气,能见度极低时,方向非常难以辨识,加之天气闷热干旱缺水,会让人莫名烦躁,这样就给项目施工额外增加了难度,也对施工作业人员的生活带来巨大挑战。项目依托北斗定位系统,实行管理人员一岗多责制,并将5个安全员分别指派,一对一对接施工5个队伍中的专职安全人员,开展岗前工人培训教育,联合开展施工路段机械、人员健康、情绪、食物供应等安全的日常巡查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稳落在沙海之上。

 北斗定位系统

手持机

 “北斗定位终端的精准定位和卫星电话的配备是我们‘挺进塔克拉玛干’的底气。”那些用瘦弱的身体但顽强的意志向高温、酷暑发起挑战,用汗湿的衣背但昂扬的身躯向干渴、难耐较劲,保障沙漠公路施工有序推进的建设者们很自信。

赤红的骄阳灼烤着“暖风”吹拂下的沙丘,测量工作者们顶热风、迎烈日、扛着沉重的仪器,徒步翻越一个个的沙丘,进行着放线、标高、坐标、角度、引线等的原始数据现场记录等工作。他们坚定信念,坚守岗位,把简单的工作重复做,把重复的工作精细做,矢志为项目早日建成通车而贡献着自己的有生力量。

两道防线不间断守护

尉且项目在建线路标段有大量大型沙垅、大型丘间盆地、存在髙挖深填等情况,工程量较之以往修建的塔中、阿和沙漠公路,是其3倍之多。

“流沙治理可谓是保证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的重中之重。”项目安全总监王乾坤语重心长地说!

所以为保证路基施工不被流沙埋压而针对流沙的两道防线便“新鲜出炉”了:一道高立式防沙障阻沙,另一道草方格固沙,根据地势起伏情况,路基施工需要,防沙障设置距离风积沙路基施工宽度最远可达110,草方格固沙则是在防沙障围挡内,并随着不能修筑便道情况下的路基成型、路面底基层施工和沥青摊铺等作业而对两道防线进行不间断、不同程度的养护以降低流沙对施工作业的最大影响。

围绕这两道防线而展开的风积沙路基施工作业,项目针对沙漠公路路基填料风积沙筑基无粘性,轮胎式平地机碾压抗剪能力差等情况,研究发明了“沙基整平板”应用于风积沙路基填筑。采用“沙基整平板”使得沙基平整度和横坡得到了有效控制,确保了底基层编织布的铺筑质量,以保证路面底基层整体的施工质量。

项目以施工成效为基础,发表了三公局局级工法《沙漠公路路基防护工程施工工法》,撰稿并编制完成了《沙漠公路风积沙路基施工组织和管理研究》《沙漠路基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的立项工作,并积极咨询专家、联合高校开展合作等将之进行成果转化。

三句话语不停歇传唱

“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时间是忠诚的见证者,沙漠胡杨精神的赓续传承是一方面,但是它树立在那里所带给我们的精神慰藉不正是我们中交筑路者矢志不渝、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建设祖国的另一层心灵守护么?”项目书记韩福兵在一次全体职工大会上如是说。

沙海腹地135千米深处的施工作业,除了机械轰鸣、黄沙一望无际之外,什么也没有,视觉疲劳是一部分,身体不适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精神压抑。所以赶快来上三句话提提神、醒醒脑。“即使扎根荒漠,依旧一切如常,这是胡杨的精神,更是我们三局尉且人应该传承的精神”,测量队长谭陈润了润干裂的嘴唇笑着说道,“每次出行,为保证安全,项目部都会安排两辆车辆同行,但是面对一望无际的沙海,除了心灵慰藉还是心灵慰藉,尤其是现在沙基面贯通在即,一去就到了沙海深处,只是单程行进就可能耗时两三个小时,没有一点信念支撑,真的随时会崩溃的。”

奔赴现场的路,道阻且长,除了枯燥还是枯燥……那么,除了一望无际的沙海让你感到绝望、精神即将崩溃之外呢?其实还有惊喜,还有意外。当缓存视频的设备断电、当同行小伙伴口干舌燥不想搭话、当爆胎成为“家常便饭”……多么希望沙海不再荒芜、除了一望无际还有点生气;紫外线不那么强烈、除了暴晒还有点和风拂面……大家其实就是靠着一股意念来支撑着行进,那股意念是关于沙海里那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胡杨树自强不息的意念。“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更有耐心应对一切困难,因为我们身后那棵胡杨依然在焕发着勃勃生机,随着道路逐渐的成型,我们心中的那棵‘胡杨’也正在以昂扬的姿态茁壮成长着。”奋战在新疆S254尉且公路的中交三公局建设者们就如同扎根荒漠,满布虬枝的“英雄树”——胡杨一般,经历了冬日的严寒、夏季的酷暑、数月的漠风,克服了无水、无电、无人烟的恶劣环境、穿越了别人谈之色变、闻之胆寒的“死亡之海”,迎接他们的将是塔克拉玛干有史以来的第三条沙漠公路。

第三条沙漠的建设里程上将镌刻三句话,这三句话关于胡杨、关于沙海、关于希望,这三句话在时刻、全面为他们的精神安全、身心安全供给补能,而他们,就是沙海荒漠上的“筑路勇士”。

中交三公局建设者们已经克服千难万阻,在这片流沙覆盖的荒漠上连续作业1048日历天,接下来,他们将仍旧坚守并依托“一个系统、两道防线、三句话语”的安全理念和奋斗精神,继续创造沙漠筑路的奇迹,相信他们必将以未雨绸缪的最佳状态,勠力同心解决一切难题的最强决心,共同为沙海筑起一条钢铁丝带而继续发扬胡杨精神,奋战在祖国的边疆。

 



三公局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