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党群工作 > 共青团工作
金戈铁马战“黄沙”
时间:2020-07-31    

 

 

当新疆尉且沙漠公路项目全线最大的“拦路虎”——70多米高的沙山终于被建设者们成功削平时,项目副经理闫海压在心底最大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

长风破浪中他们迎难而上

由中交三公局承建的尉且沙漠公路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中南,天山山脉南坡与阿尔金山北麓之间的塔里木盆地,路线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沿线有大量大型沙垅、大型丘间盆地,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里程最长、流动沙丘分布最广、施工条件最恶劣、严寒酷暑沙尘暴频发、施工难度最大的沙漠公路。建设者们面临着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棘手问题。

沙漠施工不仅温度高,施工人员还面临着无水、无电、无便道、无信号、无人烟等挑战。中交人身处大漠,在努力克服恶劣自然环境的同时,敢于攻坚克难,善思钻研,一次次打败了挡在面前的“拦路虎”。

为确保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项目在施工高峰期引进了美国进口的卡特推土机22台,增加施工人员至500余人,有效地保证了项目的进度目标。

当碰上了高约70米的沙山时,大家都犯了难。这是该工程中体量最大的沙山,推沙体量约150万立方米,工程量大、工期紧,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时,工程部部长王兵看到厨师在炒菜,只见他先把不好熟的下锅,炒个八分熟以后再往里面加其他的。王兵灵机一动,既然炒菜可以分步来,施工也一样。王兵通过仔细勘察施工现场,研究图纸和推土机的功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挖装运”施工方案,即:降低开挖坡比,加快风积沙路堑成型,及时施工底基层,形成通车条件,再进行二次刷坡,刷坡的弃方再通过“挖装运”方式到达填方段或弃土场。最终通过这种“剥洋葱”的方式,项目啃下了这块最大的“硬骨头”。经计算,通过采用“挖装运”施工工艺,工期至少减少了一个半月。

啃下“硬骨头”后,善于钻研的“中交蓝”们还在继续钻研。他们深知风积沙路基施工,采用推土机进行推筑,如遇推运距离远段落,推土机功效会显著降低。经过研究,他们决定参考煤矿运输方式,采用皮带输送机进行了风积沙的远距离的运输,此工艺现处于试运行阶段,且效果良好。

在长风破浪中,“安全第一”始终被放在首位。为了确保每一位施工人员的安全,项目部及时引入北斗卫星定位救援系统,为每一位施工人员和每一台施工车辆配备北斗定位终端,项目部实时监控,确保发生突发状况时第一时间进行紧急救援。为应对沙漠里无信号和沙尘暴频发等状况,项目部在沿线每5-10km设置一处应急避难所来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和衷共济中他们精益求精

一面是恶劣的自然环境,一面是施工组织难的巨大压力,“中交蓝”们一路披荆斩棘,即使再辛苦,他们依然坚持着“筑精品工程”的信念,质量小卡片、交底录像等成了他们“精益求精”路上的好伙伴。

作为团队“统帅”的项目经理王云飞在应对项目繁杂事务的同时,积极探索新方法新工艺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为了确保底基层编织布铺筑质量,以保路面底基层施工质量,他借鉴摊铺机和混凝土浇筑的振捣梁原理,发明了“沙基整平板“,沙基整平板采用三角桁架底铺钢板方式,在焊接三角桁架时,提前设置好横坡。通过推土机牵引进行整平工作。此方法方便了路床顶的精平工作,确保了平整度、横坡,已在项目推广使用。

沙漠腹地施工条件艰苦,在遇到施工质量不合格的情况时,要求工人返工往往会受到消极抵抗。张晨文作为沙漠腹地施工的现场技术员,一直负责草方格防护工程的质量管控。一次,在巡视工人栽种草方格时,他发现有一段杂草很多且线型不顺直,按照规范这种情况必须返工,但是由于临近下班,加之工人们在烈日下劳动了一天非常疲惫,便纷纷敷衍他说道:“张工,我们这里没注意,后面一定控制好,返工就算了吧”;“张工,我们都累了一天了,真干不动了”;“不就是不好看嘛,大惊小怪的”……张晨文耐心地告诉大家:这个不仅是外观受影响,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固沙能力,进而不能很好地防止风积沙侵蚀路面。这时,一个声音响起:“说得容易,站着说话不腰疼,指挥谁不会呀!”听到这里,他立马拿起平头铣,重新栽种起草方格。工人们看到他一锄一锄地挥着,汗水如雨般不留痕迹地洒在了沙地上……看他越干越起劲,不知谁喊了一句:行啦,快来一起跟着张工干!工人们立马加入到返工的队列中……

采访中,我不止听到一次“中交蓝”说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的,征战在“死亡之海”的他们正如身经百战的勇士,金戈铁马,他们无悔地将青春的热血抛洒在大漠,他们和荒漠中的胡杨一般屹立在那里,让大漠染上了一抹绚丽的“红色”。

 



三公局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