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人力资源 > 人才队伍
【首届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浅谈海外国际工程人才三能力
时间:2016-10-09    

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国家鼓励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尤其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丝路基金和亚投行的建立,为中国基建工程海外业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三公局海外施工业务量节节攀升。

尽管如此,我们与发达国家工程公司之间存在的差距不容忽视,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工程公司仍然占据了大部分的高端国际市场,国际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我们大部分工程企业低端施工承包业务比重较大,压价竞争严重,利润率偏低。

无可否认,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便是我们海外人才储备薄弱,海外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尤其是中高端国际工程管理人十分短缺。优秀的海外人才是我们走出去和海外扎根的“肉”和“血”,培养优秀的海外人才更是与“五商中交”战略不谋而合,也是打造“升级版三公局”的奠基石。

鉴于以上事实,本文结合我局牙买加项目人才发展现状,从标准化语言能力、国际化专业能力、跨文化思考能力三方面,谈一下海外人才的管理和培养。

一、标准化语言能力

2010年始,三公局进入牙买加市场已有6年,大部分管理人员英语基础均在四级以上,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语言适应能力接受能力强,相对于后来进入市场的兄弟单位而言,整体语言能力较强,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基本满足现场施工要求以及日常现场施工协调。

虽然我们整体日常语言能力较好,但是只适用于日常简单交流,对于与当地业主和政府机构开会时,针对工程施工、环保、安全等事宜进行沟通和协商时,日常口语起的作用往往不大,且容易产生歧义并引起理解障碍。由于国内四六级考试测试并不考核口语水平,加上国内英语教育体系不注重口语的培养以及考核,造成了我们每年外派的毕业生标准口语能力较弱,表达不连贯,难以符合英语的表述逻辑。

即使是项目上的“老人”(驻外3年以上),阅读和书写能力仍是一大短板。当地沟通往来一般喜欢用邮件以及书信的形式,这就无可避免地涉及到了书面表达,而书面表达无论是从用词、结构,还是习惯用法方面,与日常口语相差甚远。

建议增加国外语言考试作为提高语言能力的工具以及评估综合语言能力的参考标准,国外语言考试考核较为全面综合,并且强调实用性,例如雅思考试(IELTS)需要分别对听力、阅读、口语和写作四方面进行考核,强调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加上雅思考试全球覆盖面广,基本覆盖了我们海外项目的据点,建议鼓励我们年轻的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好海外的语言环境,利用好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参与相关考试,从而提高自身的标准语言能力。

二、国际化专业能力

海外工程项目与国内工程项目的最大不同便是采用标准不同。纵观全球,现在大部分海外业务采用的标准仍然是由发达的西方国家制定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因此具备国际化的专业能力必不可少。

三、跨文化思考能力     

在海外项目时,即使是外语专业的毕业生也会遇到类似情况,词汇量足够,表达的语法正确,可是对方却无法理解,往往需要换另外一种表述,表面上看,这似乎是语言能力问题,单究其深层,是文化思维能力的缺失。

就算是以英文为母语的国家,其文化也是多种多样,有当地特殊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比如牙买加流行的语言实际上是当地土语与标准英语结合的语言,其流行的文化也是由此产生的充满牙买加特色的文化。在南北公路建设期间,其他标段的厨房曾经购买了一头驴,其宰杀过程中被录像,当地人认为受到了侵犯,被当地媒体报道之后,影响了中方的形象。

这便是由于对当地文化不了解造成的,大部分中方员工的工作和路线实际上与在中国差别不大,与外界沟通极少,这就造成了一定的文化闭塞,缺乏跨文化直觉和思考能力。

我国的国际工程人才培养仍属于初级阶段,中国模式走出去的任务依然艰巨。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必定是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融合与升华,对于未来的挑战,年轻的海外一代,你们准备好了吗?(五公司李念如)

 



三公局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