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镜头”下 网络中
时间:2012-08-30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王庚柱
自2010年1月江苏徐州至安徽明光高速公路开工以来,中交三公局徐明高速公路13标段项目部始终注重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应用,促进了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徐明高速公路全长139公里,由中交三公局承建的五河淮河特大桥是全线三大控制性工程之一,其中,主桥为塔高151米、跨径为246米+125米的独塔双索面斜拉桥。该大桥主桥“分散式索鞍系统安装与控制”和“砼箱梁钢混混合梁结构体外预应力”工艺属于国内首创,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项目。
2010年1月开工以来,项目部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建立并不断完善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项目管理和信息技术资源的综合应用。在信息化建设中,项目部一方面开展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培训工作,保证施工过程中信息录入的及时、准确、完整;另一方面建立项目“小循环”系统,采取人员定岗负责、部门配合、上下协调等措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关联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
滴水不漏
在现场管理中,项目部运用信息化系统和工具,实时监控施工进度和安全质量,促进工程的高质量达标。在施工现场安装电子监控系统,从原材料进场、施工作业到收尾全过程都能全掌控,可及时发现、处理安全质量事故隐患。五河淮河特大桥跨越淮河,淮河水情复杂,在大桥钢板桩围堰施工中,项目部使用电子监测系统定时测量围堰安全,确保围堰“滴水不漏”,受到了各方的好评。
了如指掌
在五河淮河特大桥施工现场进口,项目部还安装了实进监控系统,走进去的每个施工人员,都佩戴了身份密钥,坐在监控室里的监管人员都能清清楚楚了解他们的身份,有效防止了闲杂人员的进入,实现了对现场人员作业的准确监控。除此以外,项目部对从现场施工作业的料源到作业标准再到阶段工程的收尾,都能“了如指掌”,并进行现场指导,真正实现了信息化与工程建设的融合。
交流平台
项目部还以信息化为载体,优化内部管理。通过内部网络,将重大新闻和上级公文等信息实时显示在员工电脑上;工作任务部署可在几秒钟内同时传达到相关人员,无需任何中间环节;所有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可直接反映到项目部领导层,便于及时改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建立内部局域网和项目网站,搭建了交流平台,项目部员工们能够在网上轻松、直接、公平的发言、交流,建立起了融洽的团队关系和和谐文化。
由于13标段项目部信息化管理的显著成效,业主单位曾两次组织各参建单位来观摩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