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海河下方的盾构穿行记
时间:2022-02-16    

       正逢寒冬时节,海河平静的冰面与河沙下,一台盾构机正缓缓前行,这是天津地铁11号线5标项目学苑北路站至海河东路站区间右线正在进行的穿河作业。1月20日,随着区间右线第382环管片拼装完成,盾构机成功穿越海河,对于三公局而言这是值得书写的一天,穿河成功为局地铁领域盾构施工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天气虽冷,盾构区间施工现场却热火朝天。场地上,工人们倒运材料、为管片粘贴防水,紧张忙碌;龙门吊一遍遍吊运着物料与管片、渣土,确保地上地下的垂直运输。

 

       隧道内也是一片忙碌景象,技术员测量盾尾间隙、分析盾构姿态、确定管片拼装选点,时刻关注设备运行状态;盾构司机根据工况变化与监测情况适时调整参数,谨慎操作;拼装手熟练操作拼装机,小心翼翼的拼装每一块管片……

 

       在监控室,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指挥,对所处工况各类数据分析研判、适时调整并动态下达指令;调度人员、监控人员随时调配管片、砂浆,紧盯施工现场的每一个角落……地上与地下紧密联动,为盾构机安全顺利平稳掘进保驾护航。

 

       学苑北路站至海河东路站区间右线长度823.173米,盾构先后穿越某热力公司及科技公司办公楼下方,随即进入海河南侧堤岸、下穿护岸桩后进入河面段,穿越河面宽度约168米。隧道与南岸护岸桩桩底净距8.76m,与北岸护岸桩桩底净距7.84m,隧道顶距河床底覆土最小厚度仅10.49米,最大水深8.16米,河底存在局部粉砂层,渗透系数大、透水性强,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盾构穿越施工易出现盾尾渗漏、管片渗漏、螺旋机喷涌,甚至造成护岸桩变形位移、河水污染、河床坍塌、河水倒灌等问题,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只有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才能避免“一失万无”的后果。面对挑战,项目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精密部署,明确分工,对下穿海河一级风险源盾构施工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全面辨识,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分解到具体操作层进行培训交底;编制学海区间盾构穿越风险源专项施工方案、学海区间盾构专项应急预案等,严格履行相关报批手续,为穿河施工提供了技术指导和重要理论支撑,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对接河道管理部门,将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进行交流,确立了联动机制;穿越海河前,项目部选取地质相似的试验段,分析总结各项施工数据,科学拟定穿越海河段参数设置;上级单位更是高度关注,局和公司分管领导在穿河期间驻点项目,全程盯控,在施工现场和监控中心24小时轮流值班,确保下穿海河安全可控。

 

       项目部全体团结一致、上下求索,于无路处踏出新路,于荆棘中开辟坦途。三公局在此之前并没有盾构穿河的施工先例,对项目部而言,此次穿河施工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在为局地铁穿河积累施工经验的同时,项目部还要承担起培养盾构施工管理人才的重担。自前期开展盾构施工筹备工作之时,项目部就将大批新毕业的年轻员工分配到盾构工区,由经验丰富的“师傅”带领他们工作和学习,从熟悉施工图纸、摸底周边建筑及管线、开展盾构施工培训,到方案编制、风险源辨识,从东江道站~学苑北路站区间左线盾构始发、贯通、区间右线盾构始发到学苑北路站~海河东路站区间右线盾构始发、穿河,随着项目建设不断推进,一大批年轻人逐渐成长为盾构施工的技术骨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独当一面。

 

       在盾构掘进如火如荼时,突如其来的奥密克戎病毒在天津扩散,疫情反复不仅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其导致的区域封控、道路管控还对聚氨酯、水泥、水玻璃等应急材料的运输以及渣土外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项目部在原有物资储备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加急储备生产、生活、应急及防疫物资,同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迅速开展对全体人员的行动轨迹排查,严格落实公共区域消杀通风、测温亮码等防疫举措,坚决服从落实天津市防疫管控要求,根据所在区域、街道、社区统筹调度,组织项目职工、作业工人参加全员核酸筛查,确保参建人员健康安全、盾构施工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项目部第一时间响应地方号召,持续协助各街道、社区、各委办局开展管控区隔离围挡搭设、隔离酒店改造等工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个个工作任务紧急下达,项目部立即抽调员工及工人,于柳江路、瑞江路协助当地社区开展小区管控工作,与社区工作者齐心协力筑牢社区疫情防控网;组织人员在隔离酒店进行电路及风道改造、电磁门安装、地板革铺设等工作,确保了后期隔离人员顺利入住,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持地方防疫工作,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在抗疫一线展现使命担当,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在疫情的紧张形势下,为了啃下穿越海河这块“硬骨头”,全体参建人员打起十二分精神,坚守岗位,各负其责。墙上贴满的施工图纸,隧道深处忙碌的背影,深夜里不曾灭掉的灯光,棉大衣上擦不掉的泥土,监控前昼夜不息的分析讨论,无一不诉说着中交建设者的奋斗精神。他们在崭新的起点上开拓创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收获成长。从盾构始发到穿越穿河,建设者们踏着坚实的脚步一步步前行,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推行工程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与智能化管理,全面加强施工现场管控,狠抓安全质量,积极开展技术攻关解决难题,全力调配各方资源,保障工程建设平稳高效推进。

 

       此次穿越海河是中交集团首次穿越海河,也是全线唯一、三公局首次盾构机穿河施工,穿越成功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局和公司在盾构机施工方面书写了新的篇章,为后续盾构贯通提供坚实、有力的保证。



三公局微信公众号